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医疗服务 > 新技术

为癌症患者搭建“隐形生命线” —— 门诊手术室静脉通路中心成功开展首例超声联合IC-EKG定位上臂港植入术

发布时间:2025-05-20 18:53:15

近日,晋城市人民医院门诊手术室静脉通路中心曹向枝、公卫宁护士,李鸿锐医生团队成功为一名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超声联合IC-EKG(心腔内电图)定位上臂港植入术。这是我院首次开展该项技术,标志着医院在静脉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,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安全、高效、舒适的静脉通路选择。

1

技术特点:精准定位与微创结合

此次手术采用超声引导联合IC-EKG定位技术,通过超声实时显影血管走形,精准选择上臂贵要静脉作为入路,运用塞丁格技术建立静脉通路。术中通过IC-EKG技术监测心电图P波变化,动态调整导管尖端至最佳位置(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),确保导管精准到位,避免传统X线定位的辐射风险。整个操作过程仅需2-3厘米切口,港体完全埋植于上臂皮下,体表无外露导管,术后恢复快且美观隐蔽。

相较于传统胸壁输液港,上臂港具有显著优势:

✅ 安全性更高:避免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引发的血气胸、导管夹闭综合征等并发症,尤其适合乳腺癌术后需放疗的患者;

舒适性更佳:港体位于手臂内侧,不影响日常活动、洗浴和游泳,极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;

✅ 维护便捷:每4周维护一次,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次数,降低感染风险;
✅ 隐私保护:隐蔽的植入位置充分尊重患者隐私,尤其契合女性患者需求。

2

临床意义:开启静脉治疗新篇章

肿瘤患者因长期化疗、反复穿刺易导致血管损伤,传统PICC导管存在感染率高、活动受限等问题。上臂港的成功开展,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永久性静脉通路解决方案:
  • 减少痛苦:避免反复静脉穿刺,保护外周血管,降低化疗药物外渗风险;

  • 延长使用周期:理论上可终身留置,港体可耐受2000次以上穿刺,满足长期治疗需求;


  • 优化治疗体验:患者术后当日即可接受化疗,且日常生活不受限,显著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。


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,是我院静脉治疗团队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。曹向枝护士表示:“通过多模态技术融合,我们实现了导管定位的‘可视化’和‘精准化’,未来将进一步推广该技术,让更多肿瘤患者受益。”


3

专家展望:推动区域医疗水平提升

甲乳外科主任高鹏程主任指出,上臂港植入术的开展是医院“以患者为中心”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。“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乳腺癌患者的静脉通路难题,也为其他需长期输液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新选择。我们将持续优化技术流程,加强多学科协作,为晋城市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。”

目前,患者术后恢复良好,已顺利开启化疗疗程。晋城市人民医院将以此次技术突破为契机,不断探索静脉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,为肿瘤患者筑牢“隐形生命线”。


版权所有:晋城市人民医院

地址:晋城市城区白水东街1666号

24小时咨询热线:0356-96559

jcsrmyyyb@126.com

048026

ICP证:晋ICP备12005875号-1 晋卫网审[2014]第0007号

技术支持: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

扫一扫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