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医院新闻

学术深耕 科普惠民 ——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科普专委会2025学术年会晋城站顺利召开

发布时间:2025-09-07 19:08:00

2025年9月6日,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科普专委会2025学术年会暨2025 CACA 全域科普行动(山西站)、CACA 结直肠癌指南巡讲(晋城站) 在晋城市人民医院启幕。会议以 “规范诊疗赋能临床,全域科普守护健康” 为核心,汇聚国内肠癌领域权威专家,通过指南解读、前沿研讨、公益实践 三维联动,为区域结直肠癌防治注入新动能。

开篇寄望:指南为纲,科普筑基


开幕式上,CACA总会赵勇秘书长,晋城市卫健委赵军主任,山西省肿瘤医院马晋峰教授,晋城市人民医院畅晋军教授分别致开幕辞,欢迎国内外同道参会交流,并预祝本次大会成功!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任黎教授主持开幕式。


CACA大肠癌专委会王锡山教授,CACA大肠癌科普专委会许剑民教授分别讲话,锚定会议使命:



王锡山教授强调,CACA结直肠癌指南是临床诊疗的 “精准标尺”,其规范化推广将推动结直肠癌治疗从 “经验化” 向 “标准化” 进阶,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精准医疗的红利;



许剑民教授指出,医学科普是连接专业与公众的桥梁,通过 “全域科普行动”,可破除认知壁垒,从 “早筛意识” 到 “全程管理”,构建结直肠癌防治的全民防线。




指南巡讲:多维度解码诊疗规范

CACA结直肠癌指南巡讲 作为核心环节,专家团从外科、内科、放疗、内镜四大维度,系统拆解指南精髓,为临床实践划设 “精准坐标系”:


▶ 外科篇:精准切除,守护功能



韦烨教授聚焦结直肠癌外科治疗,解析 “精准切除与功能保留” 的平衡策略。通过剖析淋巴结清扫范围、肠管吻合技巧等细节,强调手术不仅要实现肿瘤根治,更需兼顾肠道功能保留 —— 这一理念直接关联患者术后排便、消化能力,为提升生存质量筑牢基础。


▶ 内科篇:规范用药,优化疗效



邱萌教授梳理结直肠癌内科治疗路径,从化疗方案选择到靶向药物排兵布阵,逐一解析指南用药规范。她指出,规范化用药可有效规避 “耐药性” 与 “过度治疗”,通过精准剂量、时序搭配,实现疗效最大化与副作用最小化,为长期治疗奠定安全基石。


▶ 放疗篇:精准定位,减少损伤



金晶教授围绕放疗 “精准化” 展开,详解放疗靶区勾画、剂量梯度规划的核心原则。通过 “三维适形”“调强放疗” 等技术,将射线精准聚焦肿瘤,同时最大程度保护膀胱、直肠等周边器官 —— 这一突破,让放疗从 “粗放打击” 升级为 “精准狙击”,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。


▶ 内镜与筛查篇:早筛先行,阻断癌变



朱泱蓓教授力推结直肠癌 “早筛早治” 理念,解析内镜筛查的时机、指征与操作规范。她强调,肠镜不仅是诊断工具,更是癌前病变(如腺瘤)的 “终结者”—— 通过内镜下切除,可在癌变前阻断病程,将结直肠癌防治战线前移至 “萌芽阶段”,为降低发病率提供关键抓手。


2025年9月4日-6日,2025年全军康复与理疗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第九八八医院隆重召开。本次会议以“智慧赋能康复·科技擘画未来”为主题,聚焦康复医学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,旨在推动军队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创新与发展,提升战时与平时伤病患者康复保障能力。会议汇聚了全军康复医学领域的专家、学者及一线工作者,通过专题报告、学术交流与实践探讨,共同擘画智慧康复新蓝图。

学术交流:前沿探索碰撞创新火花

继指南巡讲后,多场学术交流专场接力登场,专家们围绕 “临床突破、交叉融合、技术创新” 展开深度研讨,为肠癌诊疗开拓新维度:


▶ 临床研究突破:从方案迭代到特殊病种



许剑民教授(《从 REAL 到 REAL 2》):解析肠癌治疗方案的迭代逻辑,通过对比不同临床试验数据,为晚期肠癌患者筛选更优用药组合。这一成果直接指导临床 “排兵布阵”,让治疗决策从 “经验判断” 转向 “循证选择”。



黄晓玲教授(《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诊疗》):拓展肠癌领域的 “病种边界”,详解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识别、活检策略与微创治疗。该研究填补了临床对罕见病的认知空白,为复杂病例诊疗提供新思路。



徐栋教授(《遗传性肠癌诊治、家系管理与生育策略》):聚焦 Lynch 综合征等遗传性肠癌,从基因检测、家系筛查到生育指导,构建全链条管理方案。这一探索将肠癌防治从 “个体治疗” 延伸至 “家族防控”,为遗传病家庭筑牢健康屏障。


▶ 外科技术演进:从术式创新到经验沉淀


童卫东教授(《从 TAMIS 到 R-taTME》):展示经肛微创手术(TAMIS)向机器人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(R-taTME)的技术跃迁,通过 “自然腔道入路” 减少腹壁创伤,加速患者康复。这一突破推动肠癌手术向 “微创化、智能化” 升级。



刘海义教授(《结直肠癌 NOSES:山西肿瘤经验分享》):提炼山西地区 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(NOSES)” 的实践智慧,从切口隐蔽化到并发症防控,为基层医院推广微创技术提供 “可复制经验”,让先进术式更广泛惠及患者。



严俊教授(《类器官培养和药敏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》):探索 “类器官药敏检测” 的临床价值,通过体外培养肿瘤组织模型,精准筛选有效药物 —— 这一技术为晚期肠癌 “个体化用药” 提供实验室依据,有望终结 “试药式治疗”。


楼征教授(《肠造口及造口旁肿块的临床诊治》):聚焦肠癌术后并发症,解析造口旁疝、肉芽肿等病变的诊断与修复策略。该研究直面患者 “术后生存痛点”,通过规范处理提升造口患者生活质量。


▶ 综合治疗拓展:从国际前沿到本土规范



曾珊教授(《ASCO 肠癌进展解读》):同步解析国际临床肿瘤学会(ASCO)最新研究,将 “双特异性抗体”“新型靶向药” 等前沿成果引入国内视野,为临床方案更新提供 “国际参照系”。



张睿教授(《低位直肠癌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评估》):构建 “疗效 + 生活质量” 双维度评估体系,强调低位保肛手术不仅要实现肿瘤根治,更需关注排尿、性功能保留 —— 这一理念推动肠癌治疗从 “疾病治愈” 向 “全人照护” 进阶。



王晰程教授(《HER2 阳性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现状及展望》):挖掘 HER2 阳性肠癌的精准治疗潜力,解析曲妥珠单抗等药物的应用场景与耐药机制。该研究为 “小众亚型” 肠癌患者开辟靶向治疗新路径。



杨文慧教授(《结直肠肿瘤内科治疗新进展》):梳理免疫治疗、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等新药进展,探讨多线治疗的排兵策略。这一总结为晚期肠癌 “后线治疗” 提供用药思路,拓宽生存希望。


▶ 交叉领域创新:从并发症管理到科技赋能



姜军教授(《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进展》):破解放疗 “双刃剑” 难题,解析放射性肠炎的分级诊疗、药物干预与手术修复策略。该研究为放疗患者的 “长期生存质量” 保驾护航。



任黎教授(《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(2025 版)解读》):规范肝转移灶诊疗路径,从手术指征、联合治疗到随访监测,构建全周期管理方案。这一指南让肠癌肝转移治疗从 “被动应对” 转向 “主动防控”。



冯秀娟教授(《如何用新媒体 + AI 助力肠癌防筛诊治康全链条》):探索科技赋能癌症防治的新范式,从 AI 辅助早筛、新媒体科普到智能随访,构建 “防 - 筛 - 诊 - 治 - 康” 全链条管理体系。这一创新为肠癌防治插上 “数字化翅膀”,推动健康管理更高效、更精准。

公益实践:诊疗下沉,守护民生

会议同期,专家团同步开展 “义诊 + 手术带教” 公益行动,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临床实效:



大肠癌义诊:为晋城及周边患者提供免费咨询、筛查指导,累计服务超百人次。专家们围绕 “早筛时机”“症状识别” 等问题答疑解惑,切实提升公众防癌意识;



手术演示与带教:通过 NOSES 术、R-taTME 术等前沿术式直播,向基层医师传授 “微创操作技巧”“并发症防控要点”,助力区域医疗水平提升,让先进技术真正 “落地生根”。



当日,会议在总结中落下帷幕。本次年会以 “指南为绳规范诊疗,科普为翼惠及大众,实践为基落地实效”,构建起 “学术 - 科普 - 临床” 闭环生态。


未来,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科普专委会将持续深耕,通过多学科协同、全域科普推广、基层能力赋能,推动肠癌防治事业向 “更规范、更普惠、更智慧” 迈进,为守护群众肠道健康注入持久动力!


版权所有:晋城市人民医院

地址:晋城市城区白水东街1666号

24小时咨询热线:0356-96559

jcsrmyyyb@126.com

048026

ICP证:晋ICP备12005875号-1 晋卫网审[2014]第0007号

技术支持: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

扫一扫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