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健康科普

当血细胞集体“罢工”, 竟是胃里潜伏的肿瘤在作祟

发布时间:2025-04-17 18:35:00

一位中年男性因全血细胞减少揪出胃部神经内分泌瘤的诊疗启示

以为是贫血,真相却让人脊背发凉

52岁的王先生(化名)最近半年总觉得“身体被掏空”:
✔️ 吃两口饭就腹胀如鼓
✔️ 头晕到扶墙、心慌如擂鼓
✔️ 体重狂跌10公斤,裤子松垮到需要皮带勒紧
在当地医院,血常规报告亮起“三盏红灯”:
白细胞2.1*10^9/L(正常3.5+*10^9/L)、血红蛋白65g/L(不到正常值一半)、血小板38*10^9/L(仅为最低标准的1/3)
当地医院按“营养性贫血”治疗两周,输血、补充造血原料:铁剂、维生素B12却像“往漏水的桶里加水”——指标纹丝不动。

医生破案:全血细胞减少不是终点,而是预警信号

转诊至我院后,血液科敏锐捕捉到异常:
⚠️乳酸脱氢酶(LDH)飙至2880U/L(正常值<250U/L),提示体内有“大风暴”
⚠️总胆红素全线升高,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
⚠️输血,补充造血原料:铁剂、维生素B12效果不佳

转折点出现在胃镜检查——
胃体中部惊现4cm粘膜下肿物,活检病理揭晓答案:
CgA/Syn阳性、Ki-67指数8%,确诊为胃G1级神经内分泌瘤

肿瘤如何让血细胞“全军覆没”?

这种擅长“声东击西”的肿瘤,可能通过三招破坏造血系统:

破坏途径

具体机制

肿瘤细胞鸠占鹊巢

骨髓被转移灶侵占,造血空间被挤压

释放“干扰信号”

分泌5-羟色胺等物质,抑制正常造血干细胞功能

慢性消耗战

长期营养掠夺导致铁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枯竭

影像学证据:PET-CT显示肿瘤代谢活跃,虽未广泛转移,但已通过上述机制引发全身性血液危机。

治疗实录:多学科围剿“潜伏者”

针对王先生的病情,我院多学科(MDT): 肿瘤科、消化内科、血液科联合制定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方案
1.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:精准切除胃部原发灶

2.造血营养支持:EPO针剂+维生素B12狙击贫血
治疗2周后:血红蛋白回升至85g/L,血小板突破80*10^9/L大关,腹胀症状消失,病人继续随访中。

这些身体警报,可能是神经内分泌瘤的摩斯密码

长期三系减少:找不到原因的贫血+白细胞/血小板降低
消瘦速度超标:半年减重>5%需高度警惕
消化道异常信号:上腹饱胀、反复腹泻、皮肤潮红
生化指标异常:LDH/胆红素莫名升高

早筛建议: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上述症状,建议优先排查:
胃镜+超声内镜血Chromogranin A检测68Ga-DOTATATE PET-CT



病例思考:

贫血病人为什么能联系到胃部肿瘤?

贫血与胃部肿瘤看似分属不同系统,实则可通过多种病理机制相互关联。以下结合王先生的案例,解析其内在联系:

1. 肿瘤直接侵袭骨髓,破坏造血微环境
骨髓转移:部分胃部肿瘤(如神经内分泌瘤)可能转移至骨髓,直接侵占造血空间,导致红细胞、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受阻。
影像学证据:PET-CT显示肿瘤代谢活跃,虽未广泛转移,但局部侵袭可能通过机械压迫抑制正常造血功能。

2. 肿瘤分泌“干扰因子”,抑制造血干细胞
激素异常分泌:神经内分泌瘤可释放5-羟色胺、组胺等物质,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与成熟。
实验室线索:王先生乳酸脱氢酶(LDH)显著升高,提示细胞大量破坏或代谢异常,可能与肿瘤分泌的活性物质相关。

3. 营养掠夺与吸收障碍
铁与维生素B12缺乏:胃部肿瘤可能破坏胃黏膜,减少胃酸和内因子分泌,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(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);同时,慢性消耗可造成铁储备耗竭(缺铁性贫血)。

治疗启示:王先生按“营养性贫血”治疗无效,提示贫血根源并非单纯营养缺乏,而是肿瘤导致的综合营养掠夺。此外,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引发的巨幼细胞贫血可引起“原位溶血”,是导致乳酸脱氢酶(LDH)显著升高的又一重要原因。

4. 慢性炎症与免疫消耗
炎症因子风暴:肿瘤微环境释放的炎性介质(如IL-6、TNF-α)可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活性,加剧贫血。
病例印证:王先生接受EPO针剂后血红蛋白回升,间接反映EPO信号通路曾受抑制。

5. 隐匿性出血风险
溃疡或肿瘤表面糜烂:胃部肿瘤若伴溃疡,可能导致慢性隐性失血,进一步加重缺铁性贫血。

临床警示:贫血需警惕隐匿肿瘤

王先生的案例表明,难治性全血细胞减少或贫血可能是胃部肿瘤的“冰山一角”。当常规补血治疗无效时,需拓宽诊断思路,结合内镜、肿瘤标志物(如Chromogranin A)及影像学检查,排查肿瘤可能。




知识链接:胃神经内分泌肿瘤(NET)

疾病本质

起源于胃黏膜内分泌细胞,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上皮性肿瘤,根据分化程度分为G1-G3级


临床分型

• 1型:伴萎缩性胃炎(70-80%)

• 2型:伴卓艾综合征(5-10%)

• 3型:散发性(15-20%)


预警信号

进行性上腹饱胀 

无痛性体重下降

皮肤潮红腹泻 

难治性贫血

反复低血糖发作 

消化道出血


诊断金三角

• 胃镜+超声内镜:精确定位肿瘤层次

• 病理免疫组化:Syn/CgA/Ki-67确诊

• PET/CT:探查全身转移


治疗策略

• 内镜切除:适用于<1cm的G1级肿瘤

• 腹腔镜手术:2cm以下局限性病变

• 生长抑素类似物:控制激素分泌综合征

• PRRT核素治疗:针对广泛转移病灶

• 靶向药物:依维莫司等抑制肿瘤进展


版权所有:晋城市人民医院

地址:晋城市城区白水东街1666号

工作时间:0356-2065201

非工作时间:0356-2065202

jcsrmyyyb@126.com

048026

ICP证:晋ICP备12005875号-1 晋卫网审[2014]第0007号

技术支持: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

扫一扫关注我们